咬合不正,英文為Malocclusion,指的是牙齒咬合時,上下排無法正確對接或排列的狀況,導致咀嚼功能異常、發音不清,甚至影響臉部美觀,因此需要做矯正調整。
咬合不正分為哪些類型?
- 開咬:上下牙齒在咬合時無法接觸,留有空隙,使牙齒呈現開放狀態。
- 深咬:上排門牙過度覆蓋下排門牙,範圍超過正常的2-4毫米,甚至大於1/2面積。
- 牙齒縫隙大:牙床空間過大或牙齒形狀較小,導致牙齒間出現明顯縫隙。
- 牙齒擁擠:牙床空間不足或牙齒過大,導致牙齒排列重疊、擁擠不堪。
- 前牙錯咬(戽斗):上排門牙在咬合時位於下排門牙的內側。
- 暴牙:上顎或上排牙齒過度突出,導致上門牙外側和下門牙外側的距離超過正常範圍。
咬合不正的成因
造成咬合不正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因素和後天影響:
- 先天因素:遺傳基因可能導致牙齒形狀、大小或顎骨發育異常,進而引發咬合不正。
- 後天影響:不良口腔習慣(如長期吸吮手指、咬嘴唇、吐舌頭)、口呼吸、單側咀嚼、乳牙早失或滯留、恆牙萌發異常、外傷等,都可能影響牙齒的正常排列和咬合關係。
咬合不正會怎樣?可以不矯正嗎?
- 影響臉型:咬合不正可能導致臉部外觀變化,如牙齒或顎骨突出/內縮、嘴凸/嘴凹、臉歪嘴斜、臉部不對稱等外觀問題。
- 咀嚼功能障礙:咬合不正會降低咀嚼效率,進而影響消化和吸收,甚至引發胃腸疾病。
- 口腔健康問題:牙齒排列不整齊,容易導致食物殘渣堆積,增加蛀牙、牙齦炎及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風險。
- 發音障礙:咬合不正會影響舌頭的活動範圍,容易導致口齒不清、發音不標準等語言障礙。
- 顳顎關節問題:因兩側關節受力不平均,引起顳顎關節疼痛、彈響及臉部大小不對稱等症狀。
咬合不正的治療方式
治療咬合不正的方法取決於患者的年齡、咬合不正的類型及嚴重程度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治療方式:
1. 功能性矯正(生長期適用)
適用於兒童和青少年,利用功能性矯正器(MRC)來引導上下顎骨的正常發育,並透過咬合訓練,防止未來可能出現的嚴重咬合問題。
適用情況:
- 兒童、青少年(7-12歲)處於生長發育期
- 早期發現的開咬、暴牙、戽斗等骨骼性問題
- 不想等恆牙完全萌發才開始矯正
治療方式:
- 使用功能性矯正器
- 透過矯正器的力道影響顎骨發育,改善咬合關係
- 需要定期追蹤生長變化,調整治療計畫
2. 傳統牙套矯正
戴牙套是最常見的矯正方式,適用於大多數咬合不正的情況。藉由在牙齒上黏貼矯正器(如金屬牙套、陶瓷牙套、透明牙套等),並透過施加適當壓力逐步移動牙齒,使其排列整齊並恢復正確的咬合關係。
適用情況:
- 成年人或青少年,已完成乳牙替換
- 牙齒擁擠、齒列不整、暴牙、深咬等問題
- 咬合關係需透過牙齒移動來改善
治療方式:
- 金屬矯正器:最傳統、最經濟的選擇,但較為明顯
- LH矯正:特殊線材,讓矯正過程更溫和
- 矯正期間平均為5~2.5年,需定期回診調整矯正進度
3. 隱形矯正
隱形矯正(如 Invisalign)是一種可拆卸的透明矯正器,透過一系列客製化透明牙托來調整牙齒位置。
適用情況:
- 牙齒排列不整齊,但骨骼結構正常
- 希望避免傳統牙套影響外觀
- 生活或工作場合對外觀要求較高者
治療方式:
- 透過3D口掃機製作專屬透明矯正器
- 需每天配戴20小時以上,並每隔2-4週更換下一副矯正器
- 由於可自行取下,飲食與清潔較方便,但需遵循醫師指示才能達到最佳效果
4.正顎手術
當咬合不正的問題源自顎骨發育異常,單純使用牙齒矯正器無法改善時,可能需要搭配正顎手術來調整上下顎骨的位置。此方法通常適用於成人,因為成人的顎骨已發育完全,無法再透過矯正器影響骨骼生長。
適用情況:
- 嚴重的戽斗(下顎過度突出)
- 暴牙(上顎過度前突)
- 顎骨不對稱、臉型歪斜等問題
治療方式:
- 先矯正、後手術:先使用固定矯正器調整牙齒排列,再進行正顎手術
- 手術後矯正:手術完成後,持續使用固定矯正器微調牙齒位置
- 恢復期:手術後需約1-3個月恢復,期間需配合牙醫定期回診與照護
何時進行矯正治療?
矯正治療的黃金時機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和咬合不正的程度。
一般建議兒童在7-8歲時接受第一次矯正評估,以便提早發現問題並及早介入治療。若錯過成長期,也可以透過矯正器或手術進行改善。
若您或您的孩子有咬合不正的問題,建議尋求專業牙醫診所的協助。
米羅牙醫診所,提供專業的齒顎矯正服務,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專業的醫師團隊,能為患者提供舒適、安全的醫療環境。如需預約或了解更多資訊,請參考米羅牙醫診所的門診時段及預約電話。